魔镜分享 芭蕾的N种跨界168体育姿势
说起芭蕾,最深刻的印象大概是在璀璨的剧院舞台上,看四肢纤长的仙女们,轻飘飘的“飞起”又“落下”,灵动的脚尖似会说话。
但现在,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跨界的交流与碰撞,芭蕾的载体与呈现方式也变得更丰富也更日常,它的光芒不止绽放于舞台之上。
以“芭蕾”为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,如《中央舞台》、《浮生若舞》、《舞出我人生》等等都是上乘佳作。
而由娜塔莉·波特曼主演的《黑天鹅》,更是拿下了第8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荣誉,她在其中饰演一名芭蕾舞演员。
为了更完美的贴近“专业芭蕾舞者”的形象,娜塔莉还为此进行了近一年的高强度芭蕾训练。
而现实中真正的芭蕾舞者,也在大荧幕上献出了非常亮眼的表演,中俄合拍的电影《战火中的芭蕾》,其中女主角鹅儿的扮演者就是中央芭蕾舞团的首席曹舒慈。
除了电影,与芭蕾有关的纪录片也为我们掀开了“芭蕾”的神秘面纱,走下舞台,走入生活,沉浸式的感受芭蕾舞者们训练、逐梦的过程。
如2013年的纪录片《芭蕾新星》(Budding stars),完整记录了年轻的小舞者们,在世界顶尖的芭蕾舞学校中,为了梦想拼搏、成长的学习生涯。
在这部纪录片中出现的香港男孩林隽永,如今是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历史上首位华人舞者。
芭蕾与交响乐团也是一对“密友”,芭蕾舞剧的演出会有乐团现场演奏伴奏,交响乐的专场演出也会邀请“芭蕾”来助演。
例如世界最引人注目的音乐盛会——维也纳新年音乐会,每年都会邀请全世界著名的芭蕾舞演员参演,为观众们献上无与伦比的视觉与听觉享受。
法国顶级时尚品牌香奈儿与芭蕾的渊源可追溯至品牌创始人可可·香奈儿女士,早在1928年,两名芭蕾舞演员就已经穿着由她亲手制作的舞裙礼服登台演出。
百年之后,香奈儿的“老佛爷”卡尔·拉格斐又为经典舞剧《天鹅之死》设计了一件耗费100工时的天鹅舞裙。
像知名芭蕾体服品牌Yumiko,它的创始人就是日本芭蕾舞者Yumiko Takeshima,曾在荷兰芭蕾舞团工作。
前巴黎歌剧院的明星舞者Agnès Letestu,在从舞团退役之后,将多年的演出经验运用于服装设计上,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舞服设计师。
这就不能不提今年流行的“Balletcore”,将芭蕾美学融入日常穿搭,紧身衣、薄纱裙、芭蕾舞鞋与袜套,舞者们的练功日常着装成为了一种穿搭新风尚。
芭蕾风甚至还吹进了美妆圈,前不久,国产美妆品牌与中央芭蕾舞团共同推出了联名口红,也是一次令芭蕾出圈的跨界联动。
芭蕾的“舞台”也不再局限于剧院或荧屏,它已经逐渐走近我们的日常生活,展现它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亲切且友好的特质。
以最贴近我们的成人芭蕾举例,国外的成人芭蕾普及度非常高,跳芭蕾是非常“普通且日常”的运动,许多普通人即使不走专业路线,从小也会学习芭蕾。
在城市大大小小的舞房中,你甚至能看到专业舞者与业余爱好者出现在同一个教室,这些业余爱好者们并不会特意将前排的位置让给专业舞者,他们反而会自信大方的站在前方,将舞房当做舞台,享受着“作为舞者”的快乐。
即使是专业芭团,像澳大利亚芭蕾舞团、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等,也会开设面向业余爱好者的芭蕾工作坊,进行芭蕾普及,让更多的人接触芭蕾,爱上芭蕾。
从8岁到63岁,由30位各行各业的“素人”舞者组成的“芭蕾女团”168体育,在上海大剧院翩翩起舞,完成了她们的芭蕾首秀。
这不由让魔镜联想到《如蝶翩翩》这部韩剧,70岁老人与23岁少年彼此扶持,突破重重阻碍,共同追逐属于他们的芭蕾梦。